当前位置:

【我的一次……】我的一次办案体验

来源:张家界廉政网 作者:王莉荀 编辑:谢航 2020-07-14 19:45:59
 

春雨细,柳丝长;草木萌动,万象更新。想起一个月前,由于岗位责任制的变动,我有幸成为了一名纪检“新兵”。

一份“缝缝补补”的笔录

“下午村里有个对象过来谈话,我和小潘主谈,你就从最基础的干起,先做个谈话笔录,这是案卷资料和草拟的谈话提纲,你先大概过一遍,熟悉熟悉内容。”镇纪委书记曹意说到。

“没事的,不能怕摔跤就不敢走路,对不对?”曹书记看出了我的担心。

下午,谈话开始,在作了自我介绍、讲明纪律之后便进入了此次谈话的正题。我预想的谈话对象会一直回避矛盾兜圈子,而此次,谈话对象却诚诚恳恳有一答一。

在整个谈话笔录制作过程中,遇到的难题有二,其一是谈话对象说的方言对于“初出茅庐”的年轻人来说,并不能很好的理解,当我思忖一会儿再反应过来时,谈话已经进入了下一个阶段,为了不让谈话笔录出现断节,思虑再三,我还是只能硬着头皮打断他们的谈话进程,又将话题折返回去,重新再捋一遍;其二是问题不会孤零零的出现,它往往会牵扯到事情出现的背景、事前、事中和事后,种种原因好像复杂交织的藤蔓,一时之间难以厘清。当谈话对象“娓娓道来”时,缺乏经验的我,容易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”,一些细枝末节“赫然在案”,而案件的关键要点却“神龙见首不见尾”。

见状,每每卡壳,旁边的主谈人员会停下来再帮我翻译一遍梳理清楚事情脉络,再让我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,重新组织语言记录下来。经过反复修改,整个笔录便打上了各式各样的“大小补丁”,耗时也比平常更长。

一次“受益匪浅”的谈话

“您好,我是天门山镇纪委工作人员,请问您有空来一趟纪委办公室吗?”

“忙得很,没时间,我才不得来!”

面对不配合的回答,我竟一时语塞。紧接着,响起“嘟嘟嘟”的忙音声提醒着我,对方还未等我说完就挂掉了电话。

“既然他没时间不能过来,那我们就下村就找他”“作为一名乡镇的纪检监察干部,谈话是必备的技能,正好,你也可以走出办公室,学一学怎么和老百姓打交道。”

下午,我们便驱车前往小坪村,与谈话对象见面。

“诶,老伯,您好,我是早上跟您打过电话的工作人员。”老伯一声不吭,果不其然,我又吃了“闭门羹”。曹书记用手拉了拉我的衣角,示意让我退后。

曹书记上前打开了话匣子,“伯伯,疫情防控期间,家里受什么大的影响没有啊?”“家里今天准备种多少地啊?”“孩子还能正常务工吗?刚开始,老伯一脸不情愿,曹书记显得也一点都不着急,从疫情防控到春耕备耕再到复工复产说开去。老伯渐渐放下了警惕,与曹书记一来一往地拉起了家常。

“奇怪,我们不是来办案子的吗?怎么还越扯越远了呢。”我一脸狐疑。坐在旁边的我看着提前草拟的谈话提纲,难以启齿,听着他们的谈话,也不知道是不是重点,该不该记录,只能眼巴巴地望着他们“聊天”,偶尔应声附和。

曹书记往我这边瞥了一眼,对我使了使眼色。

“那你了解组上生态公益林的面积吗?”

“当然知道了。”

“那你知不知道有村民认为面积划分和实际得到的补贴有出入?

“我行得端坐得正,这些都是开党员代表大会和组长会议研究讨论了的,界址不清晰可不能乱说,我们有底子可查的。”

谈话对象向我们“和盘托出”,我赶紧把重要的谈话内容记录下来。

“谈话其实不一定要正襟危坐,一板一眼。你看我们的文明宣讲都主张走进田间地头呢!”曹书记正在和我们分享她的谈话心得,我们镇纪委所接触到的谈话对象大都是村干部和村民,有的年龄也比较大,文化水平也不是太高。如果我们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审问形式来进行,多多少少会让人产生抗拒心理,离我们想要的答案会越来越远,同时,这也背离了我们的初心。总而言之,从实际出发,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这样才是以“不变应万变”的根本之策。

“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”当前最重要的是默默耕耘自己的土地,在春天播种,在夏日浇灌,在秋季丰收。“努力尽今夕,少年犹可夸。”站在新的起点,我也一定能够以奋进的姿态去迎接未知的挑战,勇于承担起纪检监察的责任,当好一名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干部。(永定区天门山镇纪检干部 王莉荀 )

♦ 阅读上一篇

♦ 阅读下一篇